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,就业压力居高不下,人才结构加速优化调整,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正处于转型与创新的关键转折点。 今年 5 月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密集出台多项重磅政策,从企业用工规范、岗位开发指引、技能人才激励到校园人才引进等维度,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与实操工具。 万古恒信聚焦政策核心要点,为您梳理本月值得重点关注的政策动向,助力企业精准制定用工策略与福利体系,在动态环境中抢占人才管理先机。 人民日报:当前就业形势观察 5月初,人民日报发布《有信心有底气,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——当前就业形势观察》指出: 态势稳,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一季度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,同比增加5万人,快于时序进度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.3%,低于预期控制目标。 潜力大,新产业新需求催生新职业 从低空经济、新材料到生物医药、机器人,一大批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场景推广应用,新质生产力蕴藏着巨大就业潜力。 当前,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、建设美丽乡村,还是提升消费体验、填补公共服务短板,都富含职业发展新机遇,具备就业挖潜的广阔空间。 举措实,就业政策工具箱充足 今年,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接连落地,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支出安排近4.5万亿元,增长5.9%; 目前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余额3000多亿元,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超过2700亿元,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.4亿元,为重点群体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托举。 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HR关注要点: 民营中小企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,HR可关注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用工补贴、岗位补贴政策。 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继续强化基层引才 2025年“三支一扶”计划将招募3.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,重点投向乡村振兴、教育医疗等领域。 政策保障方面也持续强化,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者在考编、考公、升学、落户等方面享有多项优待。 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HR关注要点: 对于有基层网点的企业或公益性组织,可对接“三支一扶”毕业生,扩展校招资。此类群体忠诚度与责任意识普遍较高,可作为未来储备管理梯队的一部分。 聚焦重点人群与行业,加快岗位开发 5月,人社部就“如何聚焦重点领域加强岗位开发”发布解读,指出: 挖掘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就业潜力 稳住制造业就业规模,加大培育力度,加强新兴技术创造就业效应等。 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 扩大绿色低碳复合型人才需求,扩大文旅就业机会,带动商贸领域就业,促进服务外包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等。 放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就业增量 吸纳更多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务工,更大范围实施以工代赈方式,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等。 围绕保障重点民生服务促进就业 拓宽银发经济岗位需求,吸纳各类卫生健康人才,增加普惠托育服务,扩大家政服务从业规模等。 拓宽劳动者城乡基建服务空间 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,加大社区专职人员岗位供给,支持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等。 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规模 推动高校设立助学助管岗位,鼓励国有企业带头吸纳就业,开展公益性岗位评估等。 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HR关注要点: 建议关注各地“重点人群+重点岗位”挂钩机制,争取地方岗位补贴、社保减免等政策。 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“着力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、稳预期”“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”。 “岗位+培训+服务”三位一体推进新形态就业发展。支持新职业发展、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强调要加大对灵活就业、数字就业的扶持。 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HR关注要点: 灵活就业、数字岗位(如远程客服、平台运营)将被更多政策支持,可探索创新用工场景。 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 日前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财政部、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大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激励的通知》,明确了7条政策措施,指导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以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,促进形成提高待遇与提升技能良性互动机制。 国有企业可建立与技能水平、工作绩效直接挂钩的薪酬体系,并推动“多劳多得、优绩优酬”的激励机制。 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 HR关注要点: 虽以国企为重点,民企亦可借鉴技能导向型薪酬机制,在技术岗位实施绩效考核+能力分级。 每一条政策背后,都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的新引导与启示。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,HR更需要及时掌握政策动向,把握新机会、规划新路径。 声明 |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,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“万古恒信”立场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。